在人們心中,春天常常被看作是美好、溫暖的季節(jié)。然而,與此同時,春季也伴隨著心理疾病高發(fā)的問題。
春季心理疾病的成因與表現
季節(jié)變化:春季天氣多變,溫度忽高忽低,人體的生物鐘容易被打亂,導致心理上的負擔增加。在中醫(yī)理論中,春季屬于木,而肝臟也屬于木。當春季來臨時,春天的氣息和木能量的增長可能導致肝氣升發(fā)太過或肝氣郁結不達,從而對精神方面產生一系列不良影響,如焦慮不安、心煩意亂等。
運動不足:冬季天寒地凍,許多人習慣宅在家里,減少了戶外活動的機會,體力活動不足會影響心理健康。
壓力積累:春季是許多人性格轉折的時刻,工作學業(yè)壓力、人際關系等問題積累,導致心理疾病易發(fā)。
情緒低落:心情煩躁、抑郁、容易發(fā)脾氣,對周圍事物感到厭倦。
焦慮不安:對未來擔憂、容易感到惶恐不安,甚至焦慮癥狀表現出來,如失眠、胸悶等。
自卑自責:對自己產生自卑感,覺得自己無法達到別人的期望,導致自責和自卑情緒。
預防春季心理疾病的建議
調整生活習慣:保持健康的作息時間,適度運動,合理飲食,提高身體的健康狀況。
放松身心:學會放松身心,采用放松技巧,如冥想、深呼吸等,舒緩緊張的情緒。
疏解壓力:通過自己喜歡的方式,如旅行、看書、聽音樂等,舒緩壓力和疲勞,緩解疑慮和焦慮。
調整心態(tài):積極樂觀對待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,尋找積極正面的解決問題的辦法。
尋求支持:與親友分享感受,尋求他們的理解和支持,或者尋求專業(yè)心理咨詢師的幫助。
提供的積極的指導意義
春季心理疾病并非不可防范,只要我們掌握了預防的方法,提高了心理健康意識,就能遠離心理疾病的困擾。對于過度焦慮、情緒低落等輕度癥狀,我們可以通過自我調整來緩解,而對于癥狀更為嚴重的人,應積極尋求專業(yè)幫助。通過這些指導和措施,我們可以更好地迎接春天的到來,享受健康、快樂的生活。
供稿|心理科 龐吉成
校稿丨健康教育科 王少坤
審核|宣傳科
醫(yī)院地址:(點擊下方開始導航)